(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简单加热便可食用的预制菜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但由于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缺失,也引发了不少消费纠纷。在此背景下,长三角、武汉、山东等地先后发文促进预制菜产业规范化发展。
11 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一批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到 2025 年,全省预制菜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 1 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 1 万亿元。
11 月 24 日,《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正式发布,12 月起实施。这一团体标准是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以长三角区域内预制菜市场发展状况为依托,由江苏省消保委牵头,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餐饮行业协会、部分预制菜龙头企业共同起草的,旨在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标准规范,促进预制菜行业规范发展。
日前,武汉市也出台了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全市树立大食物观,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和餐饮业转型升级。这份名为《武汉市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文件提出,武汉市鼓励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建设预制菜 “产学研” 基地,研发预制菜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和包装等新材料新技术,推进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就地转化。武汉市优先支持产品营养健康、冷链物流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全市鼓励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奖补政策落地。
关键词: